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果冻传媒一区二区天美传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位于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又稱為蕭城、駐馬城、歇馬城、盔安城,是宋代遺址。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察隊來進行勘探發(fā)掘,古城址遺跡有點將臺、箭樓、城門樓、磨盤洞、烽火臺、飲馬井及萬人坑等,是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歷史見證。

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蕭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材質


俗稱
蕭城、駐馬城、歇馬城、盔安城

批準單位
國務院


批準時間
2013年

批次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屬時代


編號
7-0259-1-259

目錄
1歷史沿革
2文物遺存
3遺址保護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據記載,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國雄才大略的蕭太后攝政,揮兵南指,牧馬中原,為了和兵臨澶淵的宋軍對峙,在故道邊筑土成以屯大兵。相傳此城是遼兵用頭盔裝土,一夜夯成,故俗稱"盔安城"。城內挖出七十二眼"飲馬井",筑起東西兩座點將臺。但在交戰(zhàn)中,遼軍先鋒大將,蕭太后之弟蕭撻被宋軍用"床子弩"射死,銳氣大挫。蕭太后見取勝無望,便和宋訂立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約定兩國君主"兄弟相稱",永不再戰(zhàn),最后結束了宋遼之間的長期戰(zhàn)爭,遼軍班師,蕭城遂廢。

清代康熙年間的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書的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歇馬城在縣東南七里,相傳宋景德初,契丹軍至澶淵,其母蕭太后嘗引軍駐此城,因以名。又縣有蕭城,相傳亦契丹蕭后所筑。"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考察隊來蕭城,進行了兩個月的勘探發(fā)掘,取得了一批成果。專家們評價:"蕭城遺址""規(guī)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長城以南,首屈一指"。

折疊編輯本段文物遺存
雖歷經千年滄桑,仍保存有比較明顯的城墻輪廓,夯層仍然清晰可辨,是現(xiàn)存不多的遼代城池,城中還有多處歷史古跡,因而有著很高的考古與研究價值。蕭城南與黃河故道毗鄰,北距舊館陶縣城(現(xiàn)北陶鎮(zhèn))二點五公里,西臨彰衛(wèi)河,東與清淵故城(現(xiàn)清鎮(zhèn))相望。

古城址遺跡尚存點將臺、箭樓、城門樓、磨盤洞、烽火臺、飲馬井及蕭太后殺降斬俘的"萬人坑"遺址等,是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重要歷史見證。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fā)掘,蕭城呈正方形,周長為10華里,總面積169萬平方米;城墻土筑夯砸,每層厚十三公分,四角和城門有箭樓及城門樓。"蕭城曉煙"為舊時館陶縣八景之一。

折疊編輯本段遺址保護
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蕭城遺址躋身其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加強這處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冠縣也作出新規(guī)劃,整個規(guī)劃面積近200萬平米,主要建設內容:契丹古風區(qū),包括契丹馬場、點將臺、兵車道等景點修建;蕭城城墻區(qū),包括城墻、四門、護城壕、烽火臺等景點修建。
上一篇:花廳遺址
下一篇:陽城遺址
  • 首頁
  • 服務項目
  • 電話
  •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