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果冻传媒一区二区天美传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位于中國北京市區(qū)西北的海淀區(qū),是一組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占地350公頃,約合5200畝。圓明園規(guī)模宏偉,融會了各式園林風(fēng)格,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再現(xiàn)詩畫意境,被大多數(shù)中國園林學(xué)家認為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史上的頂峰作品。被當作是中國古典園林平地造園、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時一些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參觀圓明園之后將其稱作“萬園之園”。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圓明園

外文名
Old Summer Palace;Yuanmingyuan Imperial Garden

初建者
康熙

稱號
萬園之園

擴充期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郊

門票價格
成人10元,兒童5元

占地面積
約350公頃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fēng)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著名景點
勤政親賢殿
鏤月開云
長春仙館

展開

結(jié)局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毀于英法聯(lián)軍

大規(guī)模擴充
雍正、乾隆

組成
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

始建時間
1709年

目錄
1概述
2地理位置
3自然氣候
4必游景觀
5名稱由來
6造型特征
7宗教特征
8位置與規(guī)模
9旅游景區(qū)
10旅游指南
11歷史文化
折疊編輯本段概述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曾以其宏大

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和“萬園之園”。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lián)軍洗劫并付之一炬。

1976年11月,圓明園管理處成立,1988年1月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式開始對社會開放。經(jīng)過1990年、1993年兩次征地,圓明園遺址公園回收了盛時圓明園規(guī)模的全部土地使用權(quán)。1996年9月被六部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11月,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北京市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2000年9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fù)《圓明園遺址公園規(guī)劃》。2008年11月20日通過國家旅游局4A景區(qū)評審。2010年10月12日,榮獲“北京新十六景”之一,成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張名片之一[1]。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清華西路28號,頤和園旁。[2]

折疊編輯本段自然氣候
海淀區(qū)氣候?qū)贉貛駶櫦撅L(fēng)氣候區(qū),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風(fēng),夏季高溫多雨,盛行東南風(fēng)。年均氣溫12.5℃,1月份平均氣溫-4.4℃,極端最低氣溫為-21.7℃,7月份平均氣溫為25.8℃,最高氣溫為41.6℃。

年日照數(shù)2662小時,無霜期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8.9毫米,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為465.1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2月份降水量最少,僅占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該區(qū)的氣候特點。

折疊編輯本段必游景觀
九州景區(qū):位于圓明園西部,是皇帝處理朝政和園居之所,集圓明園建筑、藝術(shù)、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島嶼--九州清晏最為著名。

大水法:位于遠瀛觀高臺之南,為石龕式,內(nèi)有一座七級水盤,頂端有一大型獅子頭,水盤噴水可以形成七層水簾。

觀水法:大水法對面就是觀水法,觀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觀賞大水法噴泉的地方。觀水法正中石臺上設(shè)寶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風(fēng)。

蓬島瑤臺遺址:蓬島瑤臺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訓(xùn)(唐代著名畫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畫意建造的。園盛時,福海端午龍舟競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皇太后及后妃內(nèi)眷則在蓬島瑤臺欣賞。

折疊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滴趸实塾鶗重遗疲蛻覓煸趫A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yè)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并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fā)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滴趸实墼诎褕@林賜給胤禛(后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號“圓明”。

折疊編輯本段造型特征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余處園中園和風(fēng)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臺、軒榭、館齋、廊廡等各種園林建筑,共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筑面積還多一萬平方米。園內(nèi)的建筑物,既吸取了歷代宮殿式建筑的優(yōu)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形、群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guī)范的束縛,廣征博采,形式多樣。創(chuàng)造出許多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極為罕見的建筑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卷形等等。加之在園林布局上,因景隨勢,千姿百態(tài);園中各景又環(huán)環(huán)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法國傳教士王致誠,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圓明園的建筑,形式變化較多,而且參差不齊,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宮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隨意安排的,沒有一座與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饒有興趣,人們不能在一覽之下,就領(lǐng)略這幅景色,必須一點一點地仔細研究它。

折疊編輯本段宗教特征
圓明園的寺廟園林,也是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側(cè)面。安佑宮(鴻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舊例建造的。用來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園內(nèi)的皇家祖祠。宮為九間,正脊重檐歇山,以黃色琉璃瓦覆頂,是園內(nèi)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筑物。周圍有喬松偃蓋,中軸線南端有兩對華表,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方壺勝境,位于福海東北海灣岸邊,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瓊閣建造的,據(jù)史料記載,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這處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漢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個建筑體態(tài)龐大,金碧輝煌。每當清晨薄霧初起,該建筑在煙霧中時隱時現(xiàn),宛如瓊閣瑤臺一般。這處建筑的格調(diào)和氣勢,是中國現(xiàn)存園林建筑中所少見的。舍衛(wèi)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據(jù)說是仿照古代印度橋薩羅國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內(nèi)共有殿宇、房舍326間??滴跻詠?,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fù)一年,竟達數(shù)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毀,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jīng)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shù)價值,都是難以用數(shù)字估量的。

折疊編輯本段位置與規(guī)模
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shù)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nèi)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處,內(nèi)收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shù)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國風(fēng)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nèi)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fēng)格的建筑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將圓明園燒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xù)基本修復(fù)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quán)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quán)勢,紛紛從圓明園內(nèi)運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圓明園占地35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于8.5個紫禁城!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yōu)秀造園傳統(tǒng),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風(fēng)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nèi)各殿堂內(nèi)裝飾有難以計數(shù)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nèi)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闖入院內(nèi),把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曾經(jīng)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游人憑吊。

折疊編輯本段旅游景區(qū)
圓明園總體上是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這三座相互連通、實為一體的園林組成的。三園可各自劃分為數(shù)十個景點,每個景點都以一組建筑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點中的每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個院落,而每一個院落又分別有幾幢建筑。這種園中有園、層層嵌套的格局是圓明園的一個重要特征。

折疊圓明園
圓明園在圓明三園中面積最大,占地二百公頃。圓明園原為明代一處私家園圃,圓明園歷史之始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為皇四子胤禛賜園題寫匾額“圓明”,雍正初年建成牡丹臺(即“鏤月開云”),雍正帝即位后從雍正

三年(1725年)開始大肆擴建而成,到乾隆九年(1744年),圓明園的營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乾隆帝依照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四字題名欽定了圓明圓四十景,分別賦詩,并命畫師繪畫修飾,此即《圓明園圖詠》。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攜帶的禮品陳列于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在圓明園作為宮苑的百余年的時間,清帝長期園居,其中雍正帝、道光帝均死于圓明圓。圓明園可分為宮廷、九洲、西北、福海和北部等五個景區(qū)。

總體布局

圓明園大宮門位于該園的正南方,門前有巨大的廣場和人工湖,湖前有影壁,寬四十五米。廣場兩側(cè)為兩廡,東西朝房各五間,復(fù)有轉(zhuǎn)角朝房及東西朝房二十七間。東邊為宗人府、內(nèi)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jiān)、鑾儀衛(wèi)、東四旗值房,西邊為戶部、刑部、欽天監(jiān)、內(nèi)務(wù)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仆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值房。東側(cè)隔夾道還有銀庫、緞庫、燈籠庫、蠟庫、升平署、如意館等服務(wù)建筑。入門后經(jīng)出入賢良門(二宮門),即是宮廷建筑群,為聽政議政之所,包括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保合太和殿、長春仙館和洞天深處等宮殿館舍和許多輔助建筑。

正大光明殿以北是前湖,前湖以北就是九洲清晏景區(qū)。九洲是環(huán)繞后湖布置的九個島嶼,象征“禹貢九州”。每個島上

都有一處園林建筑景觀,以九洲清晏殿為中心,周圍有茹古涵今、坦坦蕩蕩、杏花春館、上下天光、慈云普護、碧桐書院、天然圖畫、鏤月開云,以及山高水長、萬方安和等如眾星捧月般的分布。這一景區(qū)是圓明園的核心區(qū)域,以宴游為主。

九洲的西北面是一組樣式繁多,功能多樣的小型園林建筑,主要有鴻慈永祜、日天琳宇、月地云居、法源樓、濂溪樂處、匯芳書院、文源閣(藏書樓,仿寧波天一閣)、武陵春色、水木明瑟、澹泊寧靜、映水蘭香、舍衛(wèi)城(佛寺,放置進奉的佛像)、同樂園(戲臺)等。

九洲景區(qū)的東北面是寬敞舒朗的福海景區(qū)。福海是一幅廣闊的水面,寬600多米。它是圓明園的水上活動中心,設(shè)計方面借鑒了杭州西湖。湖中有蓬島瑤臺,四周岸邊是蘇堤春曉、曲院風(fēng)荷、澡身浴德、坐石臨流、西峰秀色、廓然大公、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方壺勝境、涵虛朗鑒、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南屏晚鐘、夾鏡鳴琴等景觀。

圓明園的最北面是一條狹長的水系,頗似揚州的瘦西湖,主要以民居型建筑展示水鄉(xiāng)田野的風(fēng)光,有清曠樓、關(guān)帝廟、四宜書屋、北遠山村、魚躍鶯飛、多稼如云、紫碧山房等建筑。

折疊圓明園四十景
正大光明:為圓明園正殿,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前為出入賢良門,左右有東西配殿五楹,分別為茶膳房、御書房、清茶房和軍機處。正大光明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后有出廊,灰瓦,卷棚歇山頂。殿內(nèi)有雍正帝手書楹聯(lián)“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樂民之樂以和性怡情”,及乾隆帝所書“遹求寧觀成,無遠弗屆;以時對育物,有那其居”。東壁懸御書《周書·無逸》,西壁懸《豳風(fēng)圖》(至英法聯(lián)軍焚園時,似懸掛圓明園全圖)。英法聯(lián)軍攻入圓明圓時曾在此設(shè)立指揮部。殿后有壽山,山上有筍石,后移至今頤和園仁壽殿。

勤政親賢:又稱勤政殿,殿為五楹,東為飛云軒、靜鑒閣,北為懷清芬、秀木佳蔭、生秋庭。靜鑒閣東為保合太和、富春樓、竹林清響。

長春仙館:位于九洲景區(qū)西南,門三楹,殿五楹,殿后有綠蔭軒、麗景軒,西有含碧堂、林虛桂靜。原為乾隆帝身為皇子時在園內(nèi)的賜居,以此自號“長春居士”。后改為皇太后在園中居所。西為藻園。

洞天深處:位于勤政親賢以東,有四座方形院落,為皇子讀書居住之所。東北為皇家畫館如意館。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與后湖之間,建筑密集,為皇帝寢宮。最前為圓明園殿五楹,是圓明圓最早的建筑之一,康熙帝題寫的“圓明”匾額懸掛于此。后為奉三無私殿七楹,九洲清晏殿七楹。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再西為清暉閣、露香齋、無倦齋、茹古堂、松云樓、涵德書屋。西路后于道光年間焚毀,翻建慎德堂。島南有漢白玉石橋兩座,西為南大橋,東為如意橋。

茹古涵今:書房。正殿五楹,后為韶景軒、茂育齋、竹香齋。

坦坦蕩蕩:仿杭州“花港觀魚”景,三楹,前為素心堂,后為光風(fēng)霽月,東北為知魚亭,鑿池觀魚。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見長,可將西山景色引入。

杏花春館:位于后湖西北,除為矮屋疏籬,仿鄉(xiāng)村景色而建,后進行大規(guī)模增建,景色更為精致。

上下天光:仿《岳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寫“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建,為臨湖樓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樓后為平安院。

慈云普護:南面面向后湖,與九州清晏在同一軸線上隔湖相望,西面有一個矩形“凹”字形港灣,前殿臨后湖,三楹,

稱“歡喜佛場”。北為樓宇三楹。樓上祭祀觀音,樓下祭祀關(guān)帝。東為龍王殿。

碧桐書院: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建筑外一彎溪流,四面環(huán)土山,其西巖石上為云岑亭。

天然圖畫:位于后湖東岸,南部鑿池,北部住院,是欣賞后湖景色,遠眺西山風(fēng)光最佳之所。主體建筑為一方樓,樓北為朗吟樓、竹萿樓、五福堂、竹深荷靜,在庭院東側(cè),西為靜知春事佳,東為蘇堤春曉。

鏤月開云:雍正年間稱“牡丹臺”,是圓明園最早的建筑群之一。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紀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孫三代在此聚會賞花的往事。主體建筑為紀恩堂。殿以楠木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旁為御蘭芬。

山高水長:為兩層五楹樓房,樓前空場為騎射區(qū),隔河為土山,平日是圓明園禁軍練兵場所。有乾隆“土墻”詩碑。每年正月在此設(shè)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賞煙火表演。東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萬方安和:寓意天下太平之意。建于水中的建筑平面呈“卍”字型房屋,共有三十三間,建筑基礎(chǔ)筑在水底似孤懸水中,室內(nèi)結(jié)構(gòu)巧妙,冬暖夏涼,為雍正帝喜居之所。南有文昌閣。

月地云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樓七楹。東為法源樓,再東為靜室,西北為劉猛將軍廟。

武陵春色:在萬方安和東北,過石洞,池北為五楹敞軒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過山口為桃花塢、桃源深處、綰春軒、品詩堂。

濂溪樂處:圓明園中面積最大的園中之園。中心是被湖面環(huán)繞的島,外圍堆山環(huán)繞。正殿九楹,后為云香清勝,東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為匯萬總春之廟。

鴻慈永祜:又稱安佑宮,皇家祖祠。仿景山壽皇殿建造,為園內(nèi)規(guī)格最高的建筑,黃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九楹,黃琉璃瓦。殿內(nèi)中為康熙帝神像,東為雍正帝,西為乾隆帝。殿門前為兩道琉璃牌坊,各有華表一對。北為紫碧山房。

匯芳書院:在紫碧山房之南,平面為眉月形,內(nèi)有抒藻軒、涵遠樓、隨安室,隔溪有“斷橋殘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日天琳宇:在匯芳書院之南,為佛堂。有中前樓、中后樓、西前樓、西后樓,前后樓間有穿堂,各樓之間以天橋相連。中樓前有八角亭“楞嚴壇”,東有瑞應(yīng)宮。

澹泊寧靜:在日天琳宇東南,主體建筑為“田”字形殿,東為曙光樓,北為翠扶樓,西門外為多稼軒,東為觀稼軒、稻香亭,東北為溪山不盡和蘭溪隱玉,西南為水精域、靜香屋、招鶴磴、互妙樓。

映水蘭香:澹泊寧靜之西,正殿五楹,西向,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知耕織。

水木明瑟:在映水蘭香東北,室內(nèi)用西洋式水力機構(gòu)驅(qū)動風(fēng)扇。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用泰西水法”水聲造景的先例。北為文源閣,是清廷在全國范圍興建七座藏書樓之一,內(nèi)藏《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

西峰秀色:仿廬山而建,西面隔河為小匡廬,后有龍王廟。東為含韻軒、一堂和氣、自得軒、嵐鏡舫,北部花港觀魚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坐石臨流:仿紹興蘭亭,有“蘭亭八柱”石刻。東有同樂園,為園中最大的娛樂場所,建有買賣街和清音閣大戲臺,同樂園北有買賣街,每年正月十三在此舉行宮市。街北為舍衛(wèi)城,建有城垣、城門,內(nèi)為多寶閣、仁慈殿、普福宮、最勝閣等佛寺,供奉金銀銅玉琺瑯檀木等佛像36萬尊以上。

曲院風(fēng)荷:是九州景區(qū)到福海景區(qū)的過渡區(qū)域。仿杭州西湖曲院風(fēng)荷景色,主要建筑為九孔石橋(橋西牌樓題匾為金鰲,橋東牌樓題匾為玉蝀,故又名金鰲玉蝀橋),北有曲院。

蓬島瑤臺:雍正時稱蓬萊洲。位于福海中央,為相連的三座湖心島,仿神話中東海三仙山之意。中央島嶼有門三楹、正殿七楹,西為神州三島殿,東為隨安室。東島名瀛海仙山,北島名北嶼仙居。

澡身浴德:在福海西南,正殿澄虛榭,三楹,南為含清暉,北為含妙識。西南為靜香書館。北渡河為望瀛洲、溪風(fēng)松月、深柳讀書堂。

廓然大公:是福海景區(qū)中最大的獨立園林,正殿為雙鶴齋,七楹。布局仿無錫寄暢園。北為采芝徑、峭茜居,西為環(huán)秀山房、臨河畫。

平湖秋月: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正殿三楹,后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為花嶼蘭皋、兩峰插云、山水樂、君子

軒、藏密樓。

方壺勝境:在福海東北岸灣內(nèi),是一組宗教建筑,圓明園內(nèi)最壯麗的建筑群。前為山字形月臺,伸入水中,上有殿亭,仿大高玄殿習(xí)禮亭。亭后過橋為方壺勝境正殿,為二層樓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噦鸞殿,北為瓊?cè)A樓,左右為配樓,之間有天橋相連。方壺勝境東為蕊珠宮。西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曠樓、華照樓。

涵虛朗鑒:在福海東,正殿稱雷峰夕照,北為惠如春、尋云榭、會心不遠,南為臨芳眾、云錦墅、萬景天全。

接秀山房:在福海東岸。正殿三楹,旁有琴趣軒、尋云樓、澄練樓、怡然書屋、安隱幢。其南部原本有一組建筑“觀魚躍”,后拆除新建“觀瀾堂”。

別有洞天:在福海東南岸,也稱清秀村,位置隱秘,經(jīng)城關(guān)出入,有納翠樓、水木清華之閣、時賞齋、石舫。

夾鏡鳴琴:在福海南一座橫跨水上的橋亭,取李白“兩水夾明鐿,雙橋落彩虹”之詩意。東為南屏晚鐘、西山入畫、山容水態(tài),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長春。

四宜書屋:仿海寧安瀾園而建,南為采芳洲、無邊風(fēng)月之閣,西南為涵秋堂、遠秀山房,北為煙月清真樓。有別于綺春園四宜書屋。

魚躍鳶飛:為五楹方殿,四面有門。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huán)流,南有連綿土山,出山口為多子亭。

多稼如云:在魚躍鳶飛之西,正殿五楹,周圍為稻田。

北遠山村:在魚躍鳶飛之東,仿農(nóng)居村市而建,有蘭野、繪雨精舍、水村圖、稻涼樓、涉趣樓、湛虛書屋等建筑。

折疊長春園
長春園位于圓明園的正東,綺春園的東北,面積約為圓明園的三分之一,占地70公頃[1],1751年基本建成,是乾隆帝建造的頤養(yǎng)之所,預(yù)備在退位之后以太上皇的身份入住,因此以宴游為主,沒有議政的設(shè)施。

總體布局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布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一只(現(xiàn)僅存一只,陳列于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門為澹懷堂,九楹,卷棚歇山頂,前有月臺丹陛,

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過橋向北,經(jīng)山口,即為園內(nèi)核心建筑——含經(jīng)堂建筑群。含經(jīng)堂前設(shè)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jīng)堂,是乾隆帝吟經(jīng)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閣帖》摹版),蘊真齋。出后門為“得勝蓋”敞廳,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墻外買賣街等建筑。含經(jīng)堂建筑群規(guī)模富麗宏大,布局參考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后常居的處所。

含經(jīng)堂西為思永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齋前建小有天園。思永齋北為海岳開襟,是湖面上建造的雙層圓形石臺,上有殿宇三層。海岳開襟之東隔水為仙人承露臺,臺南為茜園,以石取勝,建有茜園八景。乾隆帝自杭州運來的南宋德壽宮遺石“青蓮朵”亦陳列于此。含經(jīng)堂之東為玉玲瓏館、鶴安齋、映清齋、茹園、鑒園等景點,園東北角為獅子林(仿蘇州獅子林),園北有法慧寺、多寶琉璃塔、寶相寺、澤蘭堂等建筑。再北即為西洋樓景區(qū)。

折疊西洋樓
長春園的北部是著名的西洋樓,是一組歐式宮苑建筑群,占地約6.7萬平方米,設(shè)計者是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人。這是中國的皇家宮苑中第一次大規(guī)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園林。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包括六組西洋式建筑、三組噴泉和無數(shù)庭院小品。整個景區(qū)呈東西軸線布局,自東向西依次有線法墻、方河、線法山、遠瀛觀(中軸)、海晏堂、方外觀、諧奇趣、養(yǎng)雀籠、蓄水樓、萬花陣和大水法、觀水法等噴泉。它的建筑、環(huán)境和式樣采用了巴洛克式風(fēng)格,而裝飾細節(jié)上則有具有東方的神韻。

西洋樓景區(qū)從西向東的主要建筑依次為:

蓄水樓,二層。供應(yīng)海晏堂及遠瀛觀噴泉所需用水。樓寬五楹,樓北并有平臺三楹,內(nèi)為養(yǎng)水池。二樓東北角通下方

水井,安裝軋水機,為諧奇趣、萬花陣(又稱黃花陣)、水法臺各處噴泉供水。

蓄水樓南為線法橋,西面貼長春園西墻,另外一面臨水。橋有五券,每券上面刻有獸面,向外噴水。橋下有閘五道,聯(lián)系長春園與圓明園水面。橋中央有西洋座鐘式假門一座,上有巨大西洋時辰鐘一座。假門兩側(cè)障以雕刻花墻。墻外為夾道,夾道西墻內(nèi)即圓明園方壺勝境和蕊珠宮景區(qū)。

蓄水樓東為廣場。廣場中為水法臺(西洋式石雕噴泉塔),周圍環(huán)以雕花銅欄,十字甬路用細磚墁地,兩旁五色石子砌成花壇。廣場之北為黃花陣,南為諧奇趣。

黃花陣,又稱萬花陣,是個花園迷宮,由1.2米高飾以浮雕花紋的磚墻組成,磚墻總長度達16公里,范圍有89米X59米之廣,現(xiàn)已經(jīng)重新復(fù)建。迷宮門為西洋座鐘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迷宮中央為一座歐洲風(fēng)格的石亭,內(nèi)設(shè)西

洋式座椅,相傳乾隆皇在中秋節(jié)就是坐在椅上看著自己的妻妾們提著黃色蓮花燈籠在迷宮里比賽,誰先抵達石亭便可獲賞賜。亭前左右有兩頭石獅分列,均背馱寶瓶,內(nèi)有銅管,噴出之水高二丈余。黃花陣最北有洋樓三間。

諧奇趣,為長春園最早的西洋式建筑,兩層,廡殿頂,紫色圓光琉璃瓦,屋脊用藍色琉璃番草。上層三間,下層七間,樓內(nèi)設(shè)西洋式家具及臥榻,木條拼花打蠟地板。樓柱用漢白玉深雕西洋番花番草花紋,窗戶券口有精美磚石雕刻。墻身抹粉紅灰,兩側(cè)有月式平臺抄手游廊,游廊盡頭為五色琉璃頂八角形奏樂亭。樓南有月臺,兩旁有白玉石盤券石磴。月臺上二層樓門正中有西洋石獅子二座,及西洋雕刻之玉石欄桿。月臺下為巨大的海棠形噴水池,池中央為西洋大翻尾石魚一尾,口中可立一人,向上噴水高達五丈余,民國初年為燕京大學(xué)校友會購買并放置于燕園未名湖,現(xiàn)仍存于未名湖中。噴水池周圍有噴水銅雁十八只,噴水銅羊四只。池東西有兩個小噴水池,游廊下亦有兩個小噴水池。池南有石欄桿,再南即為長春園湖面。

水法臺廣場東為養(yǎng)雀籠西門。養(yǎng)雀籠為五間三進建筑。中央一間為過道。西邊第一進為敞廳,兩側(cè)各擺放海蜇形假山石一座,各高六尺余。中間一進南北兩間各用銅絲網(wǎng)擋嚴,內(nèi)蓄孔雀各一對。最東邊一進為敞廳,南間東墻有郎世寧油畫帆船航海圖。中間一進之北為西式小院,有房九間,為養(yǎng)雀太監(jiān)所住。養(yǎng)雀籠東面為西洋式牌坊三間,中央石券有精刻黃銅花門二扇,左右次間為假窗,嵌噴水塔三層,水由上落下,流入地面石孔。養(yǎng)雀籠東門南北連接花墻,東有瓶形花石平橋。過橋之后東行,路北為方外觀。

方外觀,兩層,上下各三間,兩側(cè)有半環(huán)形石階通往二樓。樓為大理石貼面,加刻回文裝飾,乾隆朝為容妃禮拜之場所。樓西為八角亭,東為花臺樹池。方外觀之南,路南有五竹亭,游廊環(huán)繞,亭瓦柱窗皆為湘妃竹,鑲嵌五色珠玉螺鈿,燙蠟見光,平時亭子由油布氈里罩子保護,皇帝游幸時方移去。此亭可視為一極大之工藝品。亭北路南之間空地有圓形小噴水池一座,左右為荷花池。

方外觀之西為海晏堂。海晏堂為西洋樓中最大之建筑,分前后樓。前樓一層,坐落于高臺之上,正面十一間,深一

間。正門向西。樓身為磚砌,立柱為漢白玉精刻西洋番花石柱,孔雀綠琉璃瓦廡殿頂,屋檐上安露頂石欄桿。屋頂垂脊四角各安翻尾石魚一條。樓身抹粉紅色灰,石券花窗口與漢白玉石柱之間墻面為五色琉璃番花。正門位于二層,門為黃銅西洋雕花,內(nèi)為饗宴之所,正南為八扇大理石屏風(fēng),上為山水花紋,屏風(fēng)前為寶座。窗為法式銅窗,窗間立柱為大玻璃鏡,鏡子上方為三角式巴洛克假門楣裝飾,鏡前擺放景泰藍及琺瑯花盆、凳幾、陳設(shè)。地面為拼花打蠟?zāi)緱l地板。樓頂為格子天花。門前為平臺,平臺左右為疊落石跑梯,中央為噴水池。石跑梯為花斑石子嵌地,靠水池側(cè)為導(dǎo)水臺。兩側(cè)共有導(dǎo)水臺六十個,水紋形泄水溝四道。正門前有西洋式石豹兩只,口中吐水,沿階梯旁導(dǎo)水臺泄水溝逐級疊落,注入大池中。大噴水池中央為石蚌,其上為轉(zhuǎn)輪水法,再上為噴水石魚二只。池中央有噴水臺一座,兩旁有石臺二座,沿石跑梯八字展開,上為十二生肖獸首人身噴水像。右側(cè)(南側(cè))為鼠、虎、龍、馬、猴、狗,左側(cè)(北側(cè))為牛、兔、蛇、羊、雞、豬。每一時辰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一同噴水。噴水池外,疊落石梯兩旁又有西洋八角石鼎各一,高八尺余。

海晏堂后樓(東樓)亦為兩層,與東樓通過平臺樓梯相連。后樓中央為蓄水池(錫海),東西長八丈五尺五寸,南北寬一丈八尺五寸,深四尺九寸。二層?xùn)|西兩端各有蓄水樓一座。樓內(nèi)各有水井,上安軋水機。后樓南北各有西洋八角噴水池二座,西池有二銅猴在樹下捅馬蜂窩,手中托印,水從印中噴出,向上激樹,群蜂飛舞,猴作驚恐狀。南面東池內(nèi),一銅猴坐假山上,手執(zhí)雨傘一把,水由傘頂上噴八尺,復(fù)落傘上,下流如瀑雨,噴泉名為猴打傘。后樓東立面有四折石樓梯由東蓄水樓下樓,樓梯下有磚砌地溝,內(nèi)安銅管,直徑三尺,最細者亦有寸余,通往海晏堂西門外噴泉群,以及海晏堂之東各處噴泉,為其供水。

海晏堂東行,過花墻,即為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建筑群。

遠瀛觀坐落于高臺之上,全部為漢白玉雕刻筑成。主樓五楹,二十五間,乾隆時為寢宮,內(nèi)設(shè)寢具。陳放法國路易式家具、座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法王路易十六所贈送之名貴哥白林掛毯、地毯,又有造辦處打造之赤金大澡盆,西洋式金銅床及帳幃,所陳珍寶無數(shù),手工雕品如名師杜士元在象牙與琥珀之極小圓鏡上刻五千字之詩賦及其故事之透雕,又如在一尺五寸見方之水晶內(nèi)又天然華美之動物等。其他西洋鏡、珍玩寶物陳設(shè)無數(shù)。樓為三層廡殿頂,正中之大寶頂用紅、紫、孔雀藍、粉、天青五色琉璃圓光瓦。第二層用魚鱗金瓦。樓頂為五色琉璃番草卷云花紋屋脊。正門兩旁漢白玉石柱刻西洋番花下垂葡萄葉,深雕三寸余。樓門前石獅子一對。遠瀛觀樓前為大平臺,樓臺基座東西有弧形石梯兩座,環(huán)抱臺基下面噴水池。樓前平臺以精美太湖石及花木填空。

大水法在遠瀛觀前平臺之南。北為西洋式石龕,石龕緊靠遠瀛觀平臺,正中有銅雕西洋式獅子頭,口中噴水,落入下面的半圓形七級水臺,七層水臺亦層層噴水,落入池旁兩岸泄水溝(今石龕獅子頭和水臺已無存,殘存部分形為類似門樓的空心石牌坊)。水池為半圓海棠形,左右岸上,泄水溝盡頭各有翻尾石魚一座,池中左右亦有石魚各一。西洋牌坊來水自泄水溝自上魚口中流出,落入下魚口中,復(fù)將水勢激回,反射噴入池中。池正中有一銅鹿,南向似跑,其角分為八杈,由各角尖上噴水八道。鹿東西各有銅獵犬五只,水由口噴出,射向銅鹿。池沿岸用白玉石精雕花紋,安放帶座石花盆,內(nèi)植三層線法松(按西洋方式修剪的松樹)。此噴泉俗稱十犬噴鹿。水池東西石魚北側(cè),又有翻尾大海豬各一,水自口中噴出,射出三丈余。大水池外,東西各有十三層方形噴水塔一座,塔在水池中,池底有大噴水管八根,塔身上有小噴水管八十根,水射高六尺。塔頂有銅蒺藜十六角,噴水十六道,落入池中。

觀水法坐南朝北,左右列石鼎爐各一臺,欄上有石刻花盆四對。臺中設(shè)寶座,左右列二銅鶴,二鶴頭相對,口銜銅橫條,條下橫布五色玻璃六棱墜子,由寶座靠背拉黃綢頂棚至前方鶴嘴橫梁為涼棚。座后有西洋式屏風(fēng)一座,半圓形,中嵌石刻屏心五件。石屏東西為方形小塔各一,塔兩旁有石刻花盆,再東西為西洋座鐘式精雕巴洛克角門各一,出角門可至長春園澤蘭堂。

遠瀛觀、大水法建筑群東西皆為花墻,廣場地面用磚石琉璃鋪砌。再向東即為線法山正門,門為巴洛克式西洋牌樓,南北為矮松樹籬。入門為線法山,四面有盤旋馬道,護以黃綠琉璃磚矮墻,可馳馬上山。山頂為八角四券石亭。山東為線法山東門,所謂螺絲牌樓。牌樓正門門券上刻蛤蜊、番草、軍鼓、交叉軍旗浮雕,左右側(cè)門上為石刻花瓶、番花、長蛇。門柱俱刻西洋番花葡萄藤葉,繞柱爬墻,枝葉翻卷,果攢下垂。門內(nèi)外兩側(cè)有月形荷花池,中植白蓮,路兩旁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形成鮮明對比。

線法山之東為方河、線法墻。線法墻南北平行分列磚墻五道,懸掛油畫布景,有謂西洋市街樓房,稱為阿克蘇十景。

折疊綺春園
綺春園位于圓明園的東南,最初在乾隆年間稱為春和園,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圓明園東南幾個小園擴建成綺春園。在嘉慶十四年(1809年)擴充將西部小園并入,由竹園、含暉園、西爽村以及春和園組成。綺春園的面積54.3公

頃,園林規(guī)模比長春園略小。綺春園在道光年間以后主要作為太后、太妃居住之所。

圓明園被毀后,同治年間準備重修圓明園時,擬大修綺春園,并令改名萬春園,后因財政拮據(jù)而作罷。后人常將綺春園稱為萬春園,但萬春園只是為重建而命名,并沒有真正出現(xiàn)過。

總體布局

綺春園內(nèi)東北與西南有較大面積的水面景色,湖中置島筑堤分割水面。宮廷區(qū)設(shè)于東南部,依次為新宮門、迎暉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問月樓。宮廷區(qū)西有鑒碧亭、北為鳳麟洲、涵秋館。綺春園中部有展詩應(yīng)律、春澤齋、生冬室、臥云軒、四宜書屋、清夏堂,西南部有含暉樓、暢和堂、綠滿軒、澄心堂、湛清齋等景點。園內(nèi)還布置了正覺寺等宗教建筑。

由于是由數(shù)個建于不同時期的小園合并而成,所以沒有統(tǒng)一軸線布局,園中由數(shù)個小型湖泊和山岡組合而成,全園湖渠彼此溝通聯(lián)成一氣,山岡穿插,水系回環(huán),布局自由散漫,但頗受嘉慶帝的賞識,并撰“綺春園三十景”詩,命名了敷春堂、鑒德書屋、翠合軒、凌虛閣、協(xié)德齋、澄光榭、問月樓、我見室、蔚藻堂、靄芳圃、鏡綠亭、淙玉軒、舒卉軒、竹林院、夕霏榭、清夏齋、鏡紅館、喜雨山房、含暉樓、涵清館、華滋庭、苔香室、虛明鏡、含淳堂、春澤齋、水心榭、四宜書屋、茗柯精舍、來薰室、般若觀,共三十處。

折疊編輯本段旅游指南
折疊交通路線
東門:公交365、432、498、656、664、717、743、814、982、963、特4、運通105、運通205路;南門:公交319、320、331、432、438、498、628、690、697、696、801、826、特6路。

折疊門票
一、 成人:10元/人。(通票:25元)

學(xué)生:5元/人(通票:10元)

免票:1.2米以下兒童、現(xiàn)役軍人、傷殘軍人、烈士家屬。

月票:15元/人

二、西洋樓:成人:15元/人 學(xué)生:5元/人 免票:1.2米以下兒童、離休人員。

三、盛時模型展:成人:10元/人 學(xué)生:5元/人 免票:1.2米以下兒童、離休人員。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折疊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并親題園額“圓明園”?! ?br />
折疊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占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余畝擴大到三千余畝。此后,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jié)、處理日常政務(wù)的場所?! ?br />
折疊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繼位后,在圓明園內(nèi)調(diào)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筑組群,并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于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br />
折疊咸豐時期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領(lǐng)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tǒng)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切爾中將于10月18日率領(lǐng)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xù)了三天三夜。  

折疊同治時期以后
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同治帝準備修復(fù)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后,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筑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br />
折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  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后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span>
上一篇:奧林匹亞遺址
下一篇:煤山遺址
  • 首頁
  • 服務(wù)項目
  • 電話
  • 關(guān)于我們